在华为财经的700多天


在华为财经的700多天


古人没有手机,不惧夜长梦多,反而感叹逝者如斯。

昨夜在木屋点几串烤肉,喝点啤酒,想起《那些年》,光景如回到毕业前:烧烤店里画满毕业季的涂鸦,我们从东门走到西门,夜深了,仍可见明法台阶,有人喝着酒,吹着晚风,偶尔有人风中言笑带哭腔。

两年里,有过怀疑、困惑、希望、自信、坚强、陌生、佛系……

尽管终于变得“目的导向”和“注重效率”,但我仍喜欢去思考很多形而上的东西,即便不能改变些许社会,也起码可以让自己看得更开。

两年辗转,从深圳到香港,一河之隔,混迹华为多个岗位,若把每天的工作之余的流水账打下来,也足够集成一本小册子。

很多历史书的情节似曾相识,但每个人的余生都是崭新的一天。听多少道理,或得到多少人的帮助,最终还是经历给了自己迎接新事物的勇气。

经历有助于看清可见的规则,触碰出不可见的边界。

暂且把人类社会归置在一种秩序之中,无论是挣钱,还是爬政治的阶梯,在既定规则内上升,其实和打麻将赢钱并无太大差异。

本来想一口气,深情加哲理,码完这篇帖子,给入职两周年一份不错的总结,忽然看CPA网课间,对朋友说了一句“鬼知道,我怎么做了财务”,决定用麻将来解说这段过程。

认识万条筒

华为分工很明细,为管理好千亿规模的收入,打造了比较有效率的流程。流程把不同部门、岗位和员工联系起来,最终对准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目标。

初入一家复杂的公司,是不会立马识别出流程串联起来的规则和运作机制的,一般是从接触零碎的概念开始,如学麻将,先认识万筒条风,再去看怎么组合自摸。

华为的财务和账务的分工比较明确,账务主要负责核算和财报内控,财务主要合规和报表管理。这和很多公司的财务还要兼顾会计核算职能不同,在不断深化IT化的过程中,华为的财务员工逐渐把精力转移到数据分析和监控中,而脱离传统的核算、数据处理及分析的繁琐表哥表姐过程。

财务岗位的万筒条之一就是会计核算规则。

至此,我学了9年的经济学,虽然学过基础会计,但我之前对这门偏实务的学科只是在门口看看,也不如经济理论对我有吸引力。我也是日了DOG般地在“看书+实践”中尝试打开自己的天灵盖,终于找到了一条会计学和经济学融合的高速路,开始一路飙车。

会计规则就是企业财务运作和部分内控职能的基础规则。我主要做财务的预算预测工作,我觉得预算预测的简单逻辑是:了解业务,熟悉将业务动作翻译成财务数字的会计规则,然后基于业务规律,对财报进行预测和分析,并采取管理措施。

但是,复杂的经济体中,并不是认识了会计核算规则,就能解决问题了。自摸清一色并不容易,现实中来的往往是普通牌,万筒条都有,还夹着一堆东南西北风。在一个跨国企业当财务,还需要了解国际贸易、贸易融资、供应链、税务、项目管理、内控等不同类型的知识,需要一颗好学的心去一一补上短板。

我觉得我一直都很幸运,入职的时候,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小伙伴。很多人都在刚进入工作时,经历这个认识万筒条的阶段,那个时候,我就经常和舍友凯哥&猴哥讨论问题。大家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一搞起来,比一个人来得快多了。

学麻将,先别自己闷着看规则,不如找几个人搓起来!

寻找胡牌公式

有网友把麻将公式总结为“n*AAA+m*ABC+DD”。

我对重要的工作,期间或结束都会有记录或总结,一种记录是工作中将关键人和决策点(问题点)记下来,使得工作进展可视及便于跟踪,一种总结是自己看的,总结从一项工作中,我可以从知识点和工作经验上吸收什么。

很多人初学麻将都会先交学费,工作初始也是磕磕碰碰。说高点,工作和日常生活,都是在理解人性和放纵自我中权衡,说低了,我觉得工作中保持目的导向会非常利于学习和解决问题。

那暂且把这个工作的胡牌公式记为:目的导向,成全别人是成全自己。

现在的企业讲究分工合作,需要对准上下游的诉求工作,才能定位到个人的岗位价值。我并不认可,人在大企业就必然是螺丝钉,热带雨林的一棵大树普普通通,不代表它比不上茫茫沙漠中的一棵小胡杨健壮。眼界高一点,是看到更高的流程里对你的诉求,而又不仅仅是对准别人的后脑勺,带着一颗打造航母的心去寻找工作的价值。

举个例子说,预算管理主要是抓住自己能管的,而自己不能管的,是不是就可以放随意点?其实,我还是觉得,既然你的工作输出是别人的输入,为什么不多想想别人的诉求是什么呢?你可能更容易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

纵向分工如此,横向分工也是。例如,一向面向客户的交付,纵向有职能分工,但横向的同事的输出也会影响客户感知,那如果举手之劳能顺便成全别人,其实也是在成全自己。

在平时学习和工作中,遇到了新知识或者工作,我会多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渐渐的,很多事情随着经验,会不仅仅是单独的万筒条,在胡牌面前,每个东西都可能组合出一手好牌。

不多想打出去的牌

我曾在总结本上写着:“弄清楚真相,在去决策,不要急于判断,并梳理利益相关方。”

这句话简单地来源于哲学,先搞清楚being,再看should be。

即使写下这句话,也并不能说工作的事情总不会犯错,人总是要在果断和效率中做个影响重要性的权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对管理行为的结果进行反馈和总结,并不仅仅是决策结果出现。

我这里说,“不多想打出去的牌”主要是针对预算预测。

高考前,我大师兄问我:“学霸,如果让你再考一次高考,你会怎么做?”

我说:“我会更努力些。”

确实,我高中时候,很多人觉得我成绩不错,学习也够努力。但我个人并不重视分数和考试,那时全凭一口对学习热爱的仙气,也没去好好总结考试技巧,也没去打开自己天灵盖,吸收宇宙能量的意识。

即使是和师兄,或者自己去各个学校演讲吹水,我也极少考虑我过去应该干嘛的事。我现在给自己高三的总结是:多去给高中生吹水,说不定有一个像我一样的小朋友,在我的吹水过程中,任督二脉被打开了呢?

我聚焦能改变的未来。

财务预算预测也是,现实结果不好,会受到考核的影响。但预测的目的,更多是对未来的假设,假如对未来的假设发生了变化,我们要做的是改变还可以改变的东西,而不是揪着现实不放。

呵,经济学的沉没成本。

我打麻将,从来不为打错牌而发生情绪波动,错了就错了呗,最后自摸就可以。牌局上总是风险与收益伴生,原有假设没被现实打破之前,你怎么知道之前的决策是错的呢?

扯远了,人生也是如此。各种不尽人意,又如何,时间的河永远推着人向前,来不及回想,下一批在明法台阶哭泣的人已经买好了啤酒。

牌技能不能稳住大概率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我打麻将、斗地主和升级很少输,我从不觉得这仅仅是运气,勉强厚着脸说,这是实力。

没有人能说学的东西多,就能挣大钱,爬得快。企业看贡献,看小市场和大市场里的讨价还价。但课本总是麻痹我说,一个人的领导力来源于专业能力和岗位设定。

我是很信奉天助自助之人的。一个公平的市场机制,是慢慢会积累个人信用的,这个信用来源于平时专业判断的准确概率。

人跑不赢天胡,那就考虑下截胡或者鸡胡,而这两者的前提都要先搓起来。这一局输了,也没关系,那一整圈下来,最后赢钱就可以了。

打了很多年的麻将,打牌中的思考逐渐变成一种直觉,出牌速度也变快。但这个时候回去看万筒条,都是带着联系的。哪一张牌可能影响什么,而新抓的一张牌是否与手上的有联系……

工作和生活场景与麻将桌不同的是,玩麻将虽然分不同地方的规则,但玩久了,都一样玩,管你血战到底,还是广东推倒胡,而社会要面临决策环境的不断变化,一种技能难以应对长远的竞争。

最需要的技能是一种学习能力,这种能力包含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视野,识别问题边界,找到对应的规则,如何组织利益相关者达成目标。当然,说白了,世事变幻莫测,人永远在一个滚动的认识万筒条、寻找自摸规则、修炼成不假思索出牌的本能的轮回里。

2017年7月17号,深圳下着大雨,估计和依萍去司令家要钱时那么大。Emmm,明天是两周年,怎么判断自己是一位菊厂老员工呢?

Welcome to join the conference 之后,拉通起来,我也不是个省油的灯了。

附录:书单随记

1、《会计学:企业决策的基础》,财务会计以US GAAP为蓝本,但这本书对学习会计核算流程及原理很有帮助;管理会计分册,也不错;

2、IFRS准则三本:《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三版),上财出版社,这本是市面上总体写IFRS最新的书;《财务报告与分析—一种国际化视角》&《中级会计学—基于IFRS》,这两本都是基础教程,后者写得要比丁教授的详细。

3、《成本与管理会计》&管理会计、《运作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我觉得管理会计或成本会计要结合运作管理一起去看,在会计核算中打入业务运作的流程;

4、《国际财务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企业资金管理》(董博欣),外汇和资金管理,但对于上市公司,市面上的公司金融的书籍就更多了,这两本主要侧重于外汇和现金管理;

4、国际税收,国际税收随便找本教材看看,有机会看下OECD的转让定价内容,可参看《海外投资与税收筹划》这本书,再专业的,我也是门外汉了。

5、《高级会计学》(比姆斯),强烈建议看英文版,不要看中文版。以US GAAP为基础,介绍高级会计的合并、金融衍生品的处理、乱七八糟的股权架构的处理。这个对跨国企业的税收分布是有影响的。

6、国际结算&贸易融资,李华根&徐捷;

7、《高级经理财务管理》

8、emmmm,有时间,还是学学CPA的网课,身为钉子户,我没那么功利考试,但没放弃过治疗。

9、大家都会买书,就不一一列举,当当或京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