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财务的考证之路(3)-中级会计师

转眼到了1997年,是参加工作的第五年,也是毕业的第五年,迎来了中级会计师的考试。

做会计工作已经第五个年头了,在单位已是一名老兵了。在这一年,单位的领导更换了,新的领导计划进行机构调整,要将原来的会计科和财务科合并,合并后的财务会计科将有12个人,会有两名科长,一正一副,如果有了中级会计师的职称,那么,在竞选科长时,将会有一个大的加分项,所以,这个中级会计师,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关系到了自己职业上的发展。

无独有偶,在报考中级会计师时,三名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也同时报考了,这三位同学和我一样,毕业后都做会计工作,也都想在各自的单位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四个同学同时报考,并且同时报名参加了中级会计师的培训班。

中级会计师,和助理会计师一样,需要在一年内通过,在助理会计师和中级经济师考试时,已积累了一些备考的经验,那就是要全身心地投入,把书看透,多做习题。中级经济师的考试,使我明白了,根本不能指望什么考前押题,功夫必须下在平时。

教材下来后,才知道,这个中级会计师还真不好考,教材的厚度比助理会计师厚多了,知识面也成倍的拓宽了;而且,《财务管理》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虽然在大学学了《管理会计》这门课,由于是选修课,基本上没下什么功夫,也没学到什么东西。

单靠自己看书,通过这个考试,看来概率不大,不过报了培训班。于是,每天下班后,就去上课,和三名高中时的同班同学一起上课。四名高中时的同窗,现在又坐在了一起学习了。说来也有意思,四个人从来没有旷过课,我想,四个人心中都在暗中较着劲,谁也不服谁,都不想在这个考试上输给昔日的同窗,反正我是这样想的。

在上培训班的课时,也能明显的感觉到压力,如果你不提前来,基本上只能坐最后的几排,前排早已坐满人了,尤其是上《会计实务》课。上了三个多月的课,我是从来没有坐过前排,有的考生会提前半个多小时来占座,还带着小录音机,录下老师讲课的内容,如果坐在后面,录音效果就差了,这样的考生,着实地让人心生敬畏。到了周六周日,你觉得休息日来上课的人不会多,可实际上,更是坐满了人,有的学生看上去都三四十岁了,比老师的年龄还大,你看到这样的大龄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拿着教材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你的心中会是什么感觉?《会计实务》的老师很牛,是个女的,有三十岁的样子,她说为了体验考题的变化,她每年都参加会计实务这门课的考试,基本上都是提前一个小时交卷儿,从来没有低于97分,当时我们这四个高中同窗都崇拜的快要跪下来了,我们也暗自庆幸,碰上了好的培训班,遇上了好的老师,这一门100块钱的学费,交得值!

培训班的老师不错,四名昔日同窗又在暗自较着劲,再加上单位里会计科长位置的诱惑,这样的学习的氛围,怎能不让人积极奋进、全身投入?我记得,在单位开会时,其他的同事都在记领导的发言,我则在默写本-量-利分析的公式、杜邦分析的公式,开完会了,我也写了满满的几张,同事都觉得我开会很认真,把领导的讲话都记下了。在陪女朋友上医院时,我则拿着教材坐在外面等,反复地看自己理解不透的“外币业务”那一章,看得忘我了,就落了个不会关心人的埋怨。

会计实务这本书中,由于自己在银行工作,有不少专业知识,是自己在日常工作中根本接触不到的,像外币业务、所得税会计、长期投资等,只能听了课后反复地看,反复地理解,熟到一看到书上的例题,答案就自动在脑海中浮现出来,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并且,当时的会计实务考试有一种题型,一般是最后的一道大题,给你出十几个经济事项,分别写出会计分录,最后编制利润表,这十几笔会计分录,如果有一个做错,那么利润表就会错。我记得当年的考题就是这样,其中有一个经济事项是低值易耗品的五五摊销,如果你这个会计分录你不会做,那么最后的利润表就全完了,这种题型很可怕,要求你每一章的知识都得会。财务管理,更是与实际工作八杆子打不着,只有靠大量的做题,各类的公式,张口就得来,做到这一步,不把教材看到十遍以上,是做不到的。好在四个高中同窗都要考试,大家从各个渠道分别搞来不少的练习题,再互通有无的交换,在考前的冲刺阶段,四个同窗都做了大量的习题。

有了耕耘,就会有收获,在走出考场的三个月后,考试成绩公布了,我和三位高中同窗,四个人全部通过了中级会计师的考试,在第二年,都拿到了那本深咖啡色的中级职称证书,皆大欢喜的结局。于是,我提出,在第二年,大家一起报考注册会计师,向更高的层次冲锋,四人一致同意,约定在第二年,四个人再比一下。

另外,在接连取得了中级经济师、中级会计师职称后,我在这一年,如愿被单位领导提拔为财务会计科副科长,努力得到了回报。

一个老财务的考证之路(3)-中级会计师

要当科长,就得考上中级会计师

一个老财务的考证之路(3)-中级会计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