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解密and盘点:中医学专业要学哪些课程?

作为一名已经从中医院校本科毕业快两年的老油条,想给大家分享一下五年的大学时光里我们学习了哪些课程。首先是为大家展示一下接受科班教育出身的中医的成长轨迹,其次为高三学子填报志愿时了解中医学专业提供有限参考。

大一到大四主要学习理论课程,大五一年进行医院实习。

理论课程分为专业课与通识课。

先说通识课吧,就是全国大多数高校都会开设的课程,包括四大思政课:《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毛中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及大学英语和大学体育。思政课对大学新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和综合能力的成长有着重要启发作用,可能教学内容偏理论较多导致学习过程有些枯燥,但是在历史,政治和经济方面拓宽我们的视野。而英语和体育的重要则是不言而喻。

中医学专业课方面最大的特点就是是中西医并重,即中医课程与西医课程同时开设,穿插学习。不了解的人可能以为大学里学中医的就对西医完全不了解,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大多数中医类院校的中医学专业都会开设必要的西医课程,仅有少数院校则以中医课程为主。

以我就读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医用化学》、《医用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这些西医基础课程也都有开设,而西医临床课程如《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急诊与重症医学》也是有安排了较长的课时。至于妇儿皮肤眼耳鼻咽喉,我们则学习了相应的中医课程。此外,《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循证医学》、《流行病学》、《康复医学》也有教学要求。总体来说,西医学知识体系的大体框架是可以建立起来的。

重头戏就是中医类的课程啦。相信所有中医院校都会开设四大基础课加四大经典课的完整套餐,即《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匱要略》、《温病学》。这八门课是中医入门必学,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极其重要,如同筑楼之地基。中医临床课程方面则重点进行《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医眼科学》、《推拿学基础》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医古文》、《中国医学史》、《中医各家学说》、《中医药信息检索》、《中药炮制学》、《药膳》等中医辅助课程。另外,皖南作为著名中医流派新安医学的发祥地,我们还涉猎一些新安医学的特色知识;由于针灸是中医的极具特色的疗法,我觉得针灸学一门课不会讲得特别透彻,就辅修了针灸学专业的几门课:《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

以上就涵盖了我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最后一年的实习,就是一个从课堂理论到医院实践的过程。这个期间会见识到诸多优秀的带教老师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例。以后跟大家分享。欢迎关注转发,或留下你的看法![思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