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49

攥着衣角
首页 > 人事考试 > 睢阳区人事考试招聘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余温里的流年。

已采纳
1分钟前发布 -【睢阳区人事考试招聘】https://www.shrsks.org/ask 09月21日讯:

家世 在北朝时,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柳、薛、裴被并称为“河东三著姓”。柳宗元曾自豪地说:“柳族之分,在北为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入唐后,柳家与李氏皇族关系密切,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时居官尚书省的就达23人之多。但到了永徽年间,柳家屡受武则天的打击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时,其家族已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县令一类小官。其父柳镇,在玄宗天宝末曾做过太常博士,安史之乱后又继续为官,官职一直很低。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出身于著名的士族范阳卢姓,但家道早已没落。她生有二女一子,柳宗元最幼。两个女儿分别配山东崔氏、河东裴氏,都是没落的旧士族。 柳宗元非常感慨地说,柳氏到他这一代,已经“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安史之乱,使柳家又受到一次巨大冲击。战乱中,柳镇送母亲入王屋山避难,自己携着一家汇入逃亡人流,逃到吴地。在南方,一度生计艰难,有时竟薪米无着。柳宗元的母亲为了供养子女,常常自己挨饿。 柳宗元的家庭出身,使他始终保持着对祖先“德风”与“功业”的向往。他常常以自豪的语气,叙说祖上的地位与荣耀,表现出强烈的重振“吾宗”的愿望和对功名的追求。 早年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贞元元年(785),柳镇到江西做官。在这以后一段时间,柳宗元随父亲宦游,到过南至长沙、北至九江的广大地区。这段经历使柳宗元直接接触到社会,增长了见识。从这以后,他已经开始参与社交,结纳友朋,并作为一个有才华的少年受到人们的重视[注:刘禹锡《河东先生集序》“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见《柳宗元集》附录]。不久,他回到了长安。 柳宗元的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社会的危机与动荡有所闻见和感受。他九岁那年,即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爆发了继安史之乱后又一次大规模的割据战争——建中之乱。诱发战争的直接原因是成德镇李宝臣病死,其子李惟岳谋继袭,得到河北其它两镇和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的支持,企图确立藩镇世袭传子制度。新继位的唐德宗不同意,四镇就联合起兵反抗朝廷。建中四年,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父亲的任所夏口(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但由于夏口是一个军事要冲,这时又成为李希烈叛军与官军激烈争夺的目标。年仅12岁的柳宗元在这时也亲历了藩镇割据的战火。 除了母亲外,父亲柳镇的品格、学识和文章对柳宗元更有直接的影响。柳镇深明经术,“得《诗》之群,《书》之政,《易》之直、方、大,《春秋》之惩劝,以植于内而文于外,垂声当时。”可知他信奉的是传统的儒学,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刻板、不达世务的儒生。他长期任职于府、县,对现实社会情况有所了解,并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德。他还能诗善文,曾与当时有名的诗人李益唱和,李益对他很推崇。父亲和母亲给予柳宗元儒学和佛学的双重影响,这为他后来“统合儒佛”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出仕 贞元九年(793年)春,20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时中进士的还有他的好友刘禹锡。贞元十二年(796年)柳宗元任秘书省校书郎,算是步入官场,这一年,与杨凭之女在长安结婚,两年后,中博学宏词科,调为集贤殿书院正字,得以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同时也开始接触朝臣官僚,了解官场情况,并关心、参与政治。到集贤殿书院的第一年,他便写了《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碑》,颂扬了在朝政大事上勇于坚持己见的谏议大夫阳城,第二年写了《辩侵伐论》,表明坚持统一、反对分裂的强烈愿望。 贞元十七年(801年),柳宗元调为蓝田尉,两年后又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时年31岁,与韩愈同官,官阶虽低,但职权并不下于御史,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王叔文、王伾的永贞革新,虽只有半年时间便宣告失败,但却是一次震动全国的进步运动,所实行的措施,打击了当时专横跋扈的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利国利民,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是这场革新的核心人物,被称为“二王刘柳”。年轻的柳宗元在政治舞台上同宦官、豪族、旧官僚进行了尖锐的斗争。他的革新精神与斗争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柳宗元在永州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永州市)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区地处湖南和广东\广西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柳宗元生平事迹,参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载五百家注柳集卷首,别有《粤雅堂丛书》本)。今人著作,施子瑜《柳宗元年谱》(载《武汉大学学报》1957年第一期,有湖北人民出版社本),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柳宗元年谱初稿》(载《山西师院》1974年第3期),可供参考。关于柳宗元的研究论著,章士钊《柳文指要》,取材详博,为论柳著作的巨帙,但其中多扬柳抑韩之论。

12 评论

春风吹又生

已采纳

科举制的弊端 作为一种为封建统治者服务的制度而言,科举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弊端。 钳制文人思想,打击压制人才 如前文所述,科举取仕迫使读书人虚耗毕生精力于死板的考试内容上,毫不关心国家政治经济大事,造成了当时大多数文人的不学无术。而封建统治者正是利用了科举制的这一弊端来钳制文人的思想,使考中者对朝廷忠心耿耿,不中者默默无闻地苦读经书。 轻视自然科学,导致中国落后 正是由于前文所述的封建专制对于“异端”文化的不能容忍,近而打击,压制人才的做法,从另一个角度讲,即统治者对于人才选拔的“唯一”标准,迫使读书人将埋头苦读以求中第作为终身的唯一目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毒害了一代文人。商人的地位低下及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落后即是明证。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序言中说:“欧洲在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这种科学已被证明是形成世界近代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出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其阻碍因素又是什么?”......与社会经济生活相隔离,对科学技术采取粗暴贬斥态度的古代科举考试制度的长期实行,恐怕也是一个原因。 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存在即合理”。科举制之所以历经多次停废磨难,却被历代君主所采用来选官取仕,并最终存在了1300多年,必然有其科学性和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总体而言,有以下几点: 公平公正,唯才是举 科举制自隋唐建立,历经各朝各代的改革,至清代时已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考试制度:“糊名”,“誊录”,“锁院制”等制度有效地约束了考生的作弊行为;“别头”考试则把考官的亲属交给吏部的考官去负责考试;清代为抑制“缙绅之家多占中额,有妨寒峻进身之路”,又有了“官生卷”,“民生卷”之分。这对各省乡试中有权势者的行贿作弊是一种有效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有才干的清寒人家子弟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更多的机会。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科举取仕这一制度本身,就其公正性而言,与世袭制相比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科举制的实施促成了学校的出现。从汉代建立的太学到宋代的“三舍法”取仕,四大书院及明清时的乡村社学和义学,这些教育场所培养了不少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同时由于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儒家思想紧密相连,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儒家思想会成为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正如余秋雨所言:“科举以诗赋文章做试题,并不是测试应试者的特殊文学天才,而是测试他们的一般的文化素养。测试的目的不是寻找诗人,而是寻找官吏。其意义首先不在文学史而在政治史。中国居然有那么长时间以文化素养来决定官吏,今天想来都不无温暖。” 笼络人才,巩固统治 将科举制用来笼络人才维护其统治,发挥的淋漓尽致的是满清统治者。清朝建立之初,为补充全国所需文官的短缺,清统治者吸取金元两代“以汉法治汉”的经验教训,沿袭明朝的科举制度,以科举选拔汉人文士入仕。虽然当时的统治者知道用僵化的八古文很难取得真才实学之士,可是他们更知道用此法可以牵制士人思想,减少异端,选拔为朝廷效忠的文士有利于对广大汉族民众进行有效的统治。清沿明制行科举正是统治者高明的表现,同时也说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科举依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人事制度。 加速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在辽、金、元、清等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科举制也被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这在无形之中,扩大了汉文化的影响力,汉文化在各民族中得到了广泛传播。由此而带来的民族间的融合也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唐代之后,随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文化明显高于北方,反映在科举上就是南北中试者人数相差悬殊。为照顾各地区利益,按“分地而取”的原则,统治者在科举制中实行“南北卷”。此举不但改善了朝廷中文官队伍结构的状况,而且照顾了各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利益,使各地发展差距不至于过大,从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启示 社会学家郑也夫先生在《国人的“现代化”情节》中认为:“传统具有一切文化的根本属性:一方面他是刚性的,强悍的,它指导和规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在进化的过程中它又是可塑的,远比生理机制更易变更。因此人类的观念和制度的进化不必像狗熊掰棒子一样,获得一个就必须仍掉另一个。一切观念皆可共存(除了不允许异端存在的极端主义),一切制度皆可转化,粗鲁地摧毁只能导致文化虚无,积极的转化才是走向现代化的真谛。”结合当前我国的人才开发与管理机制,可得出以下启示。 发挥人才的创造性 马洛斯提出的Y理论把人看作是“自我实现的人”。对人的管理应舍弃“苛求”而就“怀柔”管理。该理论认为,外来的控制与惩罚并非为使人工作的唯一方法,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因而管理必须尊重个人意志。封建统治者把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进行严格控制,大部分官吏除了唯命是从外,在其位上很少有做出实际工作的,而像明清等朝代初年的统治者对前代的人才采用“怀柔”政策,使其帮助管理刚刚打下的天下,都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使其心甘情愿的为企业服务,就应该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空间,通过各种激励而非“控制与惩罚”措施来实现企业对人力资源的管理。 封建制度对于各类人才的压制,对中国近代史的落后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面对当前各行各业的蓬勃发展,应该大力开发各类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准确评估各类人才的能力,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交流环境,使他们能放心大胆地发挥聪明才智。而企业管理者要具有宽广胸襟,耐心听取直言不讳者的忠肯意见。惟有如此,各类人才才不会被各种条条框框束缚,企业也就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选用人才。 加速人力资源的流动 科举制可以使一介草民进入主流社会,即它给人们提供一条在社会各阶层中流动的通道。正是这条通道的存在把读书人无形地维系其中。因此,科举考试承担的社会任务并不仅限于选拔官员,它还是稳定社会结构的一根“杠杆”。一个社会要保持稳定,就要允许人们在各个社会阶层中流动,并提供相应的通道。库克曲线和可兹曲线证明,人才流动的周期一般在4-5年,一个人在一个工作岗位最佳的创新时间为年,之后工作状态明显下降,如果不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人力资源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因此,有关部门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对人力资源做适当调整。以期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大化。 优化组织结构 人力资源系统优化原理认为,当系统各部分以有效合理的方式结合在一起时,系统整体就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即“1+1>2”。因此,如果一个企业的各类机构臃肿,职能不分,组织老化,甚至各部门之间互相扯皮,互相不信任,就会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精简掉企业的庸员,科学合理地对各类机构进行重组,各部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合理,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真正做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才能使企业的整体效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企业才能成为一个高效统一的整体。

43 评论

竹舟远

已采纳

1. 2015年教师资格证河南固始有考点吗 2015年教师资格证,河南 河南考区设置及现场报名点 郑州市 金水区招生办公室(金水区文化路28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中原区招生办公室(中原区计划路10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二七区招生办公室(二七区政通路106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管城区招生办公室(管城区东大街41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惠济区招生办公室(惠济区英才街文化路交叉口东200米路南朝阳学校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上街区招生办公室(上街区中心路72号东院)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荥阳市招生办公室(荥阳市康泰路与荥泽大道交叉口西南角)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密市招生办公室(新密市北密新路9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登封市招生办公室(登封市崇高路西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郑市招生办公室(新郑市北城区学院路新郑一中西侧100米)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中牟县招生办公室(中牟县中兴南路路西)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巩义市招生办公室(巩义市嵩山路114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开封市 开封市招生办公室 (开封市黄河路北段5号)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通许县招生办公室(通许县行政路东段)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祥符区招生办公室(开封市祥符区县府南街76号)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尉氏县招生办公室(尉氏县文化路西段)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杞县招生办公室(杞县建设路东段教体局院内)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兰考县招生办公室(兰考县车站路西段招生考试服务大厅) 接收社会考生报名 开封市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开封市东京大道中段) 接收大专在校生报名 洛阳市 涧西区教育局三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西工区行政服务中心(西工区纱厂路十字路口东北角)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洛龙区教育局人事科(开元大道212号洛龙区行政服务中心407室)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瀍河区招生办公室(瀍河区夹马营路1号市一中门口)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老城区贴廓巷小学(贴廓巷9号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吉利区招生办公室 (吉利区河阳路西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偃师市招生办公室(偃师市兴隆东街39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孟津县招生办公室(孟津县文昌路)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安县招生办公室(新安县教育局二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伊川县招生办公室(伊川县青少年活动中心一楼西,实验高中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汝阳县教育局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宜阳县招生办公室(宜阳县北城区李贺大道县教体局院内东)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洛宁县招生办公室(洛宁县兴宁中路)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嵩县招生办公室(嵩县行政路与迎宾街交叉口)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栾川县招生办公室(栾川县兴华西路)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河科大开元校区(洛龙区开元大道263号) 只接受本校在校生报名 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 (洛龙区学子街8号) 只接受本校在校生报名 洛阳师范学院伊滨校区(伊滨区李村镇玉泉街) 新校区 老校区 只接受本校在校生报名 平顶山市 平顶山市招生办公室考试服务大厅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平顶山学院人事处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河南城建学院招生就业处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河南质量工程学院基础教育部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平顶山教育学院干训处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新乡市 新乡市招生办公室(新乡市开发区创新路)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辉县市教育局招生办公室(辉县市东外环路中段路东,教育局东二楼招生服务大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卫辉市教师进修学校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乡县招生办公室(新乡县商务中心北2楼107房间)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获嘉县招生办公室(获嘉县东环路南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原阳县招生办公室(原阳县衙前街教育体育局招生办微机室)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延津县招生办公室(延津县卫生路4号,党校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封丘县招生办公室(封丘县振兴路632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长垣县招生办公室(蒲西区向阳路北段教育局南楼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焦作市 焦作市招生办公室(焦作市丰收路2369号焦作市教育局东配楼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修武县招生办公室(修武县卫东路15号)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博爱县招生办公室(清化镇中光路22号)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武陟县招生办公室(武陟县教育局一楼西)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沁阳市招生办公室(沁阳市北街4号)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温县招生办公室(温县教育局一楼西招生考试综合服务大厅)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孟州市招生办公室(孟州市西河雍大道293号教育局二楼招生办) 不接受在校生报名 安阳市 安阳县招生办公室(安阳市东风路115号)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林州市教体局(林州市兴林路西段)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汤阴县招生办公室(汤阴县星阁路北段)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内黄县招生办公室(县教体局斜对面青少年活动中心院内)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滑县教体局(滑县道口镇滑州路) 不接收在校生报名 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市弦歌大道436号)和展A楼1034室 只接收在校生报名 安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地址原安阳二师)小吴村东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濮阳市 濮阳市招生考试服务大厅(振兴路南段)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华龙区教体局(濮阳市黄河路657号)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油田教育中心(濮阳市油田五一路)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濮阳县招生办公室(濮阳县工业路与昌盛路交叉口向东100米路南汇金实业有限公司院内)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清丰县教育局(清丰政通大道中段)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南乐县教育局(南乐县仓颉路154号)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范县教育局(范县新区杏坛路北段)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台前县教育局(台前县纬六路中段) 不接收高校在校生报名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事务服务大厅(濮阳市黄河路西段)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鹤壁市 鹤壁市招生办公室(鹤壁市淇滨区黄河路283号市教育局楼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三门峡市 三门峡市招生考试办公室(河堤北路6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许昌市 许昌市招生办公室(莲城大道东段1276号考试服务大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襄城县招生办公室(襄城县中心路东段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禹州市招生办公室(禹州市禹王大道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长葛市招生办公室(长葛市八七路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鄢陵县招生办公室(鄢陵县人民路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许昌县招生办公室(许昌县新区魏庄北街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漯河市 漯河市招生办公室(漯河市沙北支四路3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商丘市 梁园区招生办公室(商丘市梁园区示范路中段,第十六中学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睢阳区招生办公室(商丘市神火大道与北海路交叉口西400米路南) ,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民权县招生办公室(民权县东区江山大道与秋水路交叉口人民防空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睢县招生办公室(睢县北环路教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宁陵县招生办公室(宁陵县永乐南路教育体育局院内) ,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柘城县招生办公室(柘城县东环路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虞城县招生办公室(虞城县庐山路西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夏邑县招生办公室(夏邑县栗园路中段教体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永城市招生办公室(永城市东城区中原路中段教体局)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周口市 川汇区教体局招生办(周口市文体路1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商水县招生办公室(商水县行政路东段教体局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西华县招生办公室(西华县长平路中段教体局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扶沟县招生办公室(扶沟县教体局二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太康县招生办公室(太康县阳夏路北段教体局南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鹿邑县招生办公室(鹿邑县教体局二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郸城县招生办公室(郸城县职业中专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沈丘县招生办公室(沈丘县行政新区文体中心综合楼三楼县)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项城市教体局招生办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淮阳县招生办公室(淮阳县新民南路教师进修学校)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周口市文昌大道周口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行政楼一楼学生就业中心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周口科技学院 只接收本校在校生报名 驻马店市 驿城区招生办公室(驿城区雪松路与盘龙山路交叉口向西50米路北)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确山县招生办公室(确山县解放路中段教体局四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泌阳县招生办公室(泌阳县人民路中段教体局一楼服务大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遂平县招生办公室(遂平县瞿阳大道中段老教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西平县招生办公室(西平县西大街全新实验小学二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上蔡县招生办公室(上蔡县蔡都镇大寺巷26号招生服务大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汝南县招生办公室(汝南县迎宾大道与新兴二路交叉口东50米)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平舆县招生办公室(平舆县文化路西段路南)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蔡县招生办公室(新蔡县古吕镇东关招生办)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正阳县招生办公室(正阳县中心街北段招生服务大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信阳市 浉河区招生办公室(信阳市火车站向东200米原四小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平桥区招生办公室(平桥区教体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罗山县招生办公室(罗山县新区教体局办公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光山县招生办公室(花园路光山县教体局办公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县招生办公室(新县城关京九路3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商城县招生办公室(商城县文体广场教体局)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潢川县招生办公室(潢川县城关跃进东路332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固始县招生办公室(固始县城南新区怡合大道和新二街交叉口)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淮滨县招生办公室(淮滨县教育园区)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息县招生办公室(息州大道西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南阳市 南阳市招生办公室(南阳市七一路409号) 不接收所有类别考生 卧龙区招生办公室(工业路119号卧龙区教育体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宛城区招生办公室(南阳市长江中路699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油田招生办公室(油田第一中学南校区体艺部楼东头二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镇平县招生办公室(镇平县健康路中段)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内乡县招生办公室(内乡县范蠡大街南十八巷1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西峡县招生办公室(西峡县北大街27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淅川县招生办公室(淅川县人民路315号教育局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邓州市招生办公室(邓州市穰城北路五初中隔墙)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新野县招生办公室(新野县解放北路教育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唐河县招生办公室(唐河县文化路东段教师进修学校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桐柏县招生办公室(桐柏县大禹路教育局一楼)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社旗县招生办公室(社旗县红旗路教体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方城县招生办公室(方城县裕州南路教体局隔墙)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南召县招生办公室(南召县城关镇人民路220号教体局院内)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济源市 济源市招生办公室(黄河大道东段2号) 接收所有类别报名 2. 2015年青海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地点在哪里啊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一、报名时间 9月6日至9月15日。 二、报名地点及考试地点 (一)报名地点 1.只参加“两学”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户口或工作学习所在地的市、州招生考试办公室(院)报名。 2.凡报考“两学”考试并兼报自学考试科目的考生,必须到西宁市教育考试院报名。 (二)考试地点 10月12日至16日,凭本人准考证或身份证到西宁市教育考试院(地址:西宁市黄河路80号,银龙酒店隔壁)领取《考场座次通知单》,按照《考场座次通知单》指定的考点在西宁市参加考试。 三、报名方式 首次报考考生须本人持身份证原件到报名点现场报名(采集报考信息和数码照片);已报名参加过“两学”考试的考生只须持原准考证报名。 四、考试时间 10月17日上午9:00-11:30,中教教育学; 10月17日下午14:30-17:00,中教心理学; 10月18日上午9:00-11:30,小教教育学; 10月18日下午14:30-17:00,小教心理学。 五、考试收费 “两学”考试报名考试费每一科收费52元。 六、“两学”考试合格证有效期 参照教师资格全国统一考试笔试有效期,我省“两学”考试合格证有效期由5年调整为2年。 七、单科合格证在规定时间到西宁市考试院领取。 八、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两学”考试实行网上阅卷,请广大考生在考试前须认真阅读省自考办《给考生的一封信》(考生答题须知)的内容,以免影响正常考试。 青海教师招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3. 2015年下半年常熟地区教师资格证考试考试地点在哪些地方 考试安排: 1. 目前我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所有科目均采取纸笔考试。 2. 网上报名时间:版9月7日至13日。权 3. 现场审核时间:9月12日至15日。 4. 考试日期11月1日。 考生需按准考证上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4. 2015年南通教师资格证考试主要考什么考点分别在哪里 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在“资料下载”栏目中有考试大纲,说明了考试内容。 考点分布是秘密事项,只有打印了准考证才能知道自己的考点在哪里。 5. 2015教师资格证南通地区考试地点有几个是不是都在各个审核地区考试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江苏南通地区现场确认地点有7个,考生在报内名时须选择户籍或容用人单位或学籍所在地的考区为应试考区(南京地区考生请选择具体区县),并根据本人情况选择考试类别和考试科目,具体考试地点以考生下载的准考证上地址为准。 详细公告://zgjsks/2015/js_0527/120749 6. 2015年叫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莆田有安排考点吗 教师资格证考试笔试报名刚刚结束,有的省还正在进行中,考点什么的都还没有下来,一般是在快打印准考证时才出来,请随时关注当地教育局官网公告,具体以准考证上的地点为准。 7. 2015年教师资格证统考考场在省会城市吗 京州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网为你解答:2015教师资格证考试变为统考,根据目前考试情况暂时还不会单独的放到省会城市,考点为分布在各个地市,除非某个地市报考人数特别少,这样考试会全省安排集中到某几个地市考试。目前河南教师资格考试是 在各个地市都有考点。详细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信息可以关注本网。 8. 2015年山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地点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2015下半年山西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在9月份,笔试时间是11月份 笔试地市是在太原和各个地市都有考点 2015下半年山西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 更多教师资格考试信息请关注山西教师招聘网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9. 2015年无锡教师资格证笔试考点在哪里 一般准考证上都会标明考试地点,您还可以用手机到应用商城下载教师资格证手机软件,有详细的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而且还有历年的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24 评论

無痕

已采纳

具体的见:科举制创立于隋、盛行于唐、发展于宋、衰亡于明清,是一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铨选制度,同时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连的考试制度。长期以来,科举制度被视作同鸦片、小脚一样的“国粹”而颇遭物议。今年是科举被废100周年,对中国历史上的这一重要制度加以重新审视,应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科举考试:历史抉择的产物 在科举制产生之前,统治者在人才选拔机制上走过一段艰难曲折的历程,经历了西周的世袭世禄制、秦朝的军功封爵制、两汉的察举制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西周实行分封制,上自天子、诸侯,下至士大夫都世代享有官职与俸禄的特权。它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并以宗法关系为纽带的政治制度,人们凭借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进入仕途,这必然导致政治腐败。春秋战国时,各国招贤养士之风盛行,世袭世禄制受到严重冲击。秦朝实行军功封爵制,废除了世袭世禄制。汉初,封建政权以军功贵族为主,缺少经邦治国之士,而官僚机构的运作急需各种人才,于是汉朝建立了以察举制为核心的选人制度,并附以征辟、赀选等形式。这些铨选途径为两汉官僚政权解决了人才选拔的问题,但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因察举重在道德评判,而道德的标准又很难以客观、公正、划一的尺度去衡量、验证,这就极易造成举荐者任人唯亲、鱼目混珠,被举者矫情造作、欺世盗名。自曹魏以后,两汉察举制渐被九品中正制所取代。九品中正制的改进之处,是在荐举职官时由政府官员与民间人士共同评定,这似乎比察举制少了一点随意性。但后来门阀世族控制了选官制度,致使“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庶族”,因而又沦为世袭制的翻版。科举制度出现于隋唐,它通过考试的方式,凭文取人,使人才选拔有了一个客观的标准和衡量的依据,也使选官用人有了制度性保障,因而它的产生确是中国选举制度史上的一大进步。 科举考试:现代性的发端 自隋唐以来,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正如有的论者所说,“几度的改革均未能推翻,则其本身,一定有一种可以存在的价值。”这种价值主要体现在哪儿?我以为是它的平民化效果,即科举的开放性、公正性。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考、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除了娼、优、隶、卒等“贱民”外,其他人皆可参加科举考试,这扩大了应试者的范围,反映了科举的开放性特征。科举制的开放性突破了血缘关系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使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体现出一种平等精神。为了确保这种形式上的平等,科举取士本着“一切以程文定去留”的原则,公开竞争,择优录取;为了实现公正,政府还制定了一整套详尽而又严密的考试规则,以防止越轨行为,如锁院以防漏题、搜检以防夹带、监考以防偷看、糊名誊录以防关节、内外帘之隔以防串通作弊、场后复试以防冒名顶替、考官回避制度以防徇私舞弊等等。科举制在形式上的这种平等、公正性,给每一“田舍郎”送去“暮登天子堂”的幻想,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进之途,增加了社会内部的流动性,消解了社会内部的张力,适应了封建社会的政治需要。因此,西方有位历史学家说:“中国科举的产生,是时代的骄傲。” 科举考试:人类文明的结晶 科举制度在形式上标榜“唯才是举”,注重机会均等,强调公正、平等,所以西方学者赞叹中国“发展了一种精心设计的考试制度,这种制度既是一种教育上的选拔,也是一种甄别最有希望的文官的手段”。英法美等国正是借鉴了中国科举考试的合理内核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美国学者顾立雅认为,“中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远不止造纸和火药的发明,现代的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科举考试废除之反思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发生全面转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政治改革大潮涌动,科举制度因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而开始遭到人们日益猛烈的抨击。于是,清政府在1905年9月2日正式宣布“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亦即停止”。这样,延续上千年的科举制度终于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科举制度在近代是否真的一无是处呢?还能不能起到铨选官员的作用呢?这是值得人们认真思考的。科举制度在近代之所以被人千啐万骂,是由于人们在当时存在着这样一个思想误区:把封建制度与科举制度等同,把八股取士制度当作科举制度的全部。人们因痛恨封建制度的腐败,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科举制度,以为科举制度便是封建制度的代名词;又因痛恨科举制度,人们把八股文的空洞、僵化等弊病凸显出来,以为八股文就足以代表科举制度的一切。这种思想认识上简单化比附的倾向使得人们没有用理性的目光和辩证的态度来评判科举制度,而是采取激进的手段把科举制度推上不归路。 虽然科举制度在清末被废除,但其内在的合理成分并没有因之而消除。就内涵而言,科举制度除了是传统教育的一环外,它还是一种体现了文治精神的政府官员铨选制度。从教育的角度审视,科举制度确实已经难以适应近代社会的需要;然而从以考试的形式来选拔国家文职官员的角度审视,在未找到这一制度的功能替代物之前,便草率地将该制度全盘否定并非明智之举。由于科举制度废除后,用人没有标准,做官没有限制,这样,讨官跑官、任人唯亲、植党营私等弊病就变本加厉。那些刚为废科举而欢呼雀跃的人士又开始为选举制度出现真空而忧虑,反过来对科举考试又有新的认识:“其中亦有至善之处,则公平是也。” 梁启超曾说:“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不足致用耳。……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二十三),中华书局1989年)孙中山也称科举考试为“中国良好的旧法”,“往年罢废科举,未免因噎废食,其实考试之法极良,不过当日考试之材料不良也”(《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钱穆指出,科举制度“在理论上,决不可非议”,“我们不能因其出了毛病,而把此制度一笔抹杀”,“把现代通行的制度来作为批评千余年前的旧制度之一种根据,那是最不合情实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三联书店2001年)。潘光旦也指出,“不论任何制度,不能一百分的完善,也不能有百害而无一利。一笔抹杀的论调,总是不相宜的。”他把科举考试比作大规模的智慧测验,称之为“中华民族独有之物”(《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胡适也对废科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科举制度“打破了社会阶级的存在,同时也是保持中国两千年来的统一安定的力量,……所以并不是完全失败的制度!”(耿云志:《胡适年谱》,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这表明,尽管科举制度已废,但考试选才这种方式却没有也不可能废止。因此,人们不能因考试的弊病而全盘否定科举考试制度,而应从改进考试的内容和方式着眼,使它更科学、更合理、更完善。 科举是一种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创始於隋,确立於唐,完备於宋,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 3 0 0年之久。它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有过广泛的影响。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主要有贡举、制举、武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是定期举行的,因此被称作“常科”,取士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社会影响也最大。 > ( 1 )贡举科目在中国科举制度史上,贡举科目前后有很大变化。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承隋制,又有很大发展。除隋代四科之外,又增加明法、明书、明算三科;明经科中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三史、开元礼等。俊士、秀才科不久被废,明法、明书、明算科均为录用专门人才而设,因此唐代贡举科目主要是进士、明经两科。北宋前期,承唐及五代之制,主要有进士、明经、诸科。宋代的诸科大致相当於唐代的明经,其中也分为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通礼等。宋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王安石进行贡举改革,废明经、诸科,专以进士一科取士。元、明、清承之,亦均为进士一科取士。 ( 2 )应举资格贡举考试对应举人既不问家庭出身,也无须他人推荐。每当开科之年,一般士人只要品行端正、身份清白、身体健康、不为父母服丧者,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取士不问家世”,即士人可以自由报考。这就大大地扩大了选拔人才的范围,扩大了王朝统治的基础。 ( 3 )分级考试隋唐五代,贡举考试分解试、省试两级。宋太祖时创立殿试制度,开始成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元、明、清时期改称为乡试、会试、殿试。 唐宋时期,称取得解送京师参加省试资格的考试为“解试”。隋唐五代,一般每年举行一次;北宋中期以后,改为“每三年一开科场”。一般在各州府举行。元、明、清时期改为“乡试”。在顺天、应天府(睢阳)及各省省城的贡院举行。唐宋时的考场与现代教室式的考场大致相同,而明清时的考场,则是单间号舍。每个应举人一间号舍,答卷、吃饭、睡觉都在这间号舍内。解试、乡试一般都在秋天八月举行,按地区分配有一定的录取名额。解试合格称为“得解举人”,乡试合格称为“举人”,第一名都称为“解元”。 唐宋时期,对解试合格举人的覆试在中央政府的尚书省举行,因而称为“省试”。唐代省试合格,即赐予进士及第。宋代创立殿试制度之后,省试成为取得殿试资格的考试。元、明、清时改称为“会试”。省试、会试都是由礼部主持,在春天的一、二月份举行,一般也有大致的录取名额。省试第一名称“省元”;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对省试或会试合格举人的覆试,是三级考试中最高的一级考试。一般都在皇宫中的大殿上举行,例如宋代的殿试就在崇政殿举行,清代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宋元明时期的殿试,一般在三月份举行。清朝乾隆年间改为4月2 1日举行,遂成为定制。 北宋中期之后,参加殿试者一般都赐及第,不再黜落,只是根据殿试成绩重新排列名次而已。宋代殿试,一般分为五甲。第一、二甲赐进士及第,第三、四甲赐进士出身,第五甲赐同进士出身。明、清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 4 )考场规则既然科举主要根据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以及名次的先后,这就要求科举考试必须公开、公正、公平。为了防止徇私舞弊,历代都规定了各种考试规则,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锁院以防请托。从宋太宗时起,创立了锁院制度,规定考试官自受命之日起,到放榜之日止,一直锁宿於贡院。这样,就隔绝了考试官与其他臣僚的联系,使请托难以得逞。 第二,别试以避亲嫌。从唐玄宗时开始,即创立了对考试官子弟、亲戚,另设考场、单独考试的“别头试”制度。但时行时废,到宋代才成为定制。明、清时,又进一步规定,主要考试官的子孙及亲戚,不许参加当科的考试。 第三,按榜就坐,不得移易。从宋代开始,考试前排定坐次,张榜公布;考试时按榜就坐,不得移动、调换。 第四,禁止挟书、传义、代笔。为了防止应举人作弊,从宋代开始,专门设立了监门官、巡铺官,入场时进行搜查,入场后巡回监察,一旦发现应举人将书籍带入考场,或传递文字,请人代笔,立即严加处罚。如明太祖洪武七年(1 3 7 4)奏准:如有挟书者,照例於举场前枷号一月,满日问罪,革为民。 ( 5 )评卷规定在试卷评定方面,宋代之后,也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的制度。 第一,废除唐代实行的朝廷大臣的“公荐”和应举人向知贡举官投纳“公卷”的制度,使科举试卷成为评定成绩、决定弃取的唯一根据,这就是南宋诗人陆游所说的“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第二、实行封弥、誊录制度。封弥,又称糊名,是将试卷上举人的姓名、年龄、三代、籍贯等密封,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舞弊。不过,封弥之后,考试官还可以通过辨认笔迹得知试卷出自何人之手。为了堵塞这一漏洞,宋真宗时又创立了誊录制度。即先把举人的试卷封弥、编号,再交书吏誊录,对读无误,再交考试官评阅。封弥、誊录制度在防止阅卷作弊中起了关键作用。 第三、分等考第,多级评定。比如宋代省试,应举人的试卷先经点检官批定分数,然后由参详官审查所定等级是否恰当,最后上交知贡举官,决定去取高下。即实行点检官、参详官、知贡举官三级评定制度,以便使试卷评定做到公平、公正。 总之,上述种种考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於选拔人才及笼络士人都是有一定作用的。 ( 6 )考试内容隋唐以来,解试(乡试)与省试(会试)考试内容大致相同。唐初,进士科仅试时务策,高宗时加试杂文、帖经。到中宗神龙元年(7 0 5),形成“先帖经,然后试杂文及策”的三场考试制度。所谓“杂文”,在中宗以前为箴、铭、论、表之类,到玄宗天宝年间,才开始专用诗赋。 宋初,承唐及五代之制,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主要以诗赋取人。神宗熙宁四年(1 0 7 1),王安石改革贡举,进士科罢诗赋、帖经、墨义,改为试四场:初本经大义五道,次《论语》、《孟子》大义各三道,次论一首,次时务策三道。南宋时,分经义进士与诗赋进士。诗赋进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第二场论一首,第三场策三道;经义进士,第一场本经大义三道,《论语》、《孟子》大义各一道,第二、第三场,与诗赋进士同。 明代乡试、会试分三场: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五经”义四道;第二场,试论一首,判五条,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主要以“四书”义取士。 清承明制,又屡有变更,至乾隆五十二年(1 7 8 7)成为定制:第一场,试“四书”文三篇,五言八韵诗一首;第二场,试“五经”文五篇;第三场,试经史、时务策五道。至光绪二十七年(1 9 0 1),又改为:第一场,试中国政治史事论五篇;第二场,试各国政治艺学策五道;第三场,试“四书”义二篇,“五经”义一篇。但是,仅仅实行了三年,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至於殿试内容,北宋前期是赋、诗、论三题。神宗熙宁三年(1 0 7 0),改为试时务策一道。元、明、清一直沿袭未改。 ( 7 )赐第授官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一诗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可见进士及是第一件十分荣耀的事情。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是唱名赐第。唱名赐第均在皇宫大殿举行,其仪式非常隆重。第二是设宴庆贺。唐代称“曲江宴”,宋代称为“闻喜宴”,又称作“琼林宴”。元、明、清时称为“恩荣宴”。第三是编登科录。第四是刻碑题名。现存最早的是,立於北京孔庙中的三座元代进士题名碑。另外,明代的7 7座进士题名碑,清代1 1 2科进士的题名碑,也都矗立於北京孔庙内。第五是授官任职。唐代进士及第之后,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必须再通过吏部考试合格,才能入仕做官。从宋太宗时起,进士及第就可以马上做官,第一甲一般授予通判或知县,其他授判、司、簿、尉等幕职州县官。明、清时,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第二、第三甲优秀者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最低的也授予知县,比宋代所授的官职更高。 -------------------------------------------------------------------------------- > 武举是以选拔军事人才为目的的科举考试制度。唐武则天长安二年(7 0 2)始置。应武举者,於每年十月由州府举选送至京师,十一月於尚书省兵部进行考试。武举考试的内容有长垛、骑射、步射、马枪、翘关(举重)、言语、材貌等。兵部考试合格者依其身份不同而有不同的待遇,或送吏部参加铨选,或授予散官。德宗时,曾一度停废;宪宗元和三年(8 0 8),又复置。 宋承唐制,天圣七年(1 0 2 9)置武举。皇佑元年(1 0 4 9)罢;治平元年(1 0 6 4)再置。三班使臣、诸色选人不曾犯赃及私罪情轻者,许於兵部投状应试;无官人由朝廷命官保荐,也可应试。考试分比试、解试、省试、殿试四级,一般为先试弓马,再试策及《孙》、《吴》等兵书的墨义(熙宁后改为大义)。殿试合格后,分别赐“武举及第”、“武举出身”。其授官,北宋时期,武艺与策皆优者,授右班殿直;其余以次授三班奉职、三班借职、三班差使等。南宋时,武举之法渐与进士科相仿。其殿试第一人赐武举及第、授保义郎,余并赐武举出身、授承节郎、承信郎等。 元朝废武举。明天顺八年(1 4 6 4)复置武举,令武臣子弟於各直省应试。成化十四年(1 4 7 8)规定,武举乡、会试例,均仿文举。弘治六年(1 4 9 3)规定,武举六年一行;十七年,改三年一试。正德十四年(1 5 1 9)《武举乡试条格》规定:武举乡试,应举者於九月内各卫所送都司,各府、州、县送布政司,均由巡按御史会同三司官主持考试,两京由兵部选官考试。共试三场,初场试马上箭,第二场试步下箭,第三场试兵法或时务策一道。分别於十月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取中者称为武举人,俱送兵部,於次年四月参加武会试。嘉靖元年(1 5 2 2)《武举会试条格》规定:第一场试骑射,第二场试步射,第三场试策二道、论一道。以翰林院官二员为考试官,给事中及部属官四员为同考试官。取中名额,临期取自上裁。崇祯四年(1 6 3 1),始行武举殿试,赐武进士及第、出身等,悉如文举之例。清沿明制,乡、会、殿试均同文举之例。其举人、进士、状元等名目亦与文举同,仅加“武”字以示区别。其授官,初武状元授参将,武榜眼授游击,武探花授都司。二甲均授守备;三甲均授署守备。雍正时规定,武状元授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二等侍卫;二甲选十名授三等侍卫;三甲选十六名授蓝翎侍卫;其余武进士以营卫守备在兵部注册选用。乾隆时,又令派大臣对在兵部注册的武进士再行考试,分等授职,一、二等授营守备,三等授卫守备。光绪二十七年(1 9 0 1)废。 -------------------------------------------------------------------------------- > 制举又称制科、大科、特科,是由皇帝下诏而临时设置的科举考试科目。目的在於选拔各类特殊人才。唐代制举甚盛,其科目甚多,据记载有上百个,其中较重要者为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科等。 宋代制举科目大为减少,最多时为九科,但事实上只有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茂材异等、才识兼茂明於体用三科。神宗熙宁七年(1 0 7 4)废,哲宗元佑二年(1 0 8 7)复置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绍圣六年(1 0 9 4)又罢。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 1 3 1)复置,但直至南宋末,中第者仅一人而已。宋代士人未仕、已仕者均可应诏参加制举考试。直至南宋末,考试一般分为阁试、殿试两级。阁试论六首,按成绩分为五等,入前四等方可参加殿试。殿试策一道,合格者分为五等,上二等不授人,第三等即为上等。制举登科,未仕者即依贡举进士例授予官职,有官者则依等第升迁。两宋制举共殿试2 2次,入等者不过4 0人,但也选拔了不少著名的人才。另外,宋代为了选拔起草诏诰人材还特设了词科,包括宏词科、词学兼茂科、博学宏词科及词学科。 元、明不设制科。清代曾设“博学鸿词科”、孝廉方正、经济特科等,但并未成为制度,亦不重要。 -------------------------------------------------------------------------------- > 童子举亦称“童子科”,是科举考试中特为少年应试者所设的考试科目。唐始置,凡1 0岁以下能通一经及《孝经》、《论语》者均可应试,每卷试诵经文1 0道,全通者授官,通七以上者予出身。广德二年(7 6 4)罢,大历三年(7 6 8)复置。宋沿置,规定1 5岁以下能通经及作诗赋者均可应试。先由州府申报朝廷,国子监检验完毕,送中书覆试,合格者再由皇帝亲试,主要考试背诵经文,有时亦试诗赋,临时决定赐出身、授官或免解试,不定试期和录取名额。淳熙八年(1 1 8 1),始加深考试难度,分三等录取。嘉定十四年(1 2 2 1)规定,应童子举者,每年春季汇集京城,先试於国子监,合格者由中书覆试,每科录取三名。咸淳二年(1 2 6 6)废。 -------------------------------------------------------------------------------- >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积极作用,具有进步意义。 第一,综观中国古代的历史,主要实行过三种选官制度,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科举制既不问家世,也不需要别人的推荐,主要根据应举人的考试成绩决定取舍,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显然是中国古代最进步,也是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科举制的实行,在制度上使国家政权向社会各阶层开放,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状况,促进了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使相当多的士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其二,科举出身的官员,一般具有比较多的文化知识,同恩荫补官、进纳买官等出身的官员相比,在素质上显然要好得多。 事实上,通过科举也的确选拔出了一批经世致用的杰出人材,这在唐、宋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北宋名臣王禹偁、寇准、范仲淹、包拯、韩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苏颂、沈括、章敦、宗泽、李纲,都是进士出身。其中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等出身寒微,完全是通过科举踏上仕途的。 第二,科举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科举考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勤奋读书的热情,读书人数急剧上升,对经、史、子、集各类书籍的需求量大为增加,造纸业、印刷术也都大大发展了。中央官学、州县学、书院及各种乡村私塾空前发展。教育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 第三,中国的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对於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起过启发和借鉴作用;在中国当代,也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如在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中,还保留�试卷密封制度,按号入座制度,禁止怀挟、传义、代笔制度,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去取高下制度等。 我们在高度评价科举的进步作用的同时,也应该充分看到,它也有很多弊病,这一点在清代后期表现得尤为突出。首先是,考试内容的陈腐和考试方式的僵化,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唐及北宋前期,考试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诗赋,讲究格律、对偶,不利於造就和选拔经世致用的人才。王安石变法时废除了诗赋,但清代却又恢复了考试五言八韵诗一首。 唐和北宋前期,考试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帖经、墨义。主要是考试背诵经书,内容和方法都极为简单。王安石变法时,废帖经、墨义,改试大义,规定不必死记硬背经书,可以陈述自己的见解。这显然是考试形式的一大进步。但是,到明代中期以后,又由大义演变为八股文,使科举考试形式出现了大倒退。 八股文要求必须按照“五经”、“四书”及官方指定的注疏,“代圣贤立言”,不准应举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并且有极严格的格式:每篇必须由破题、承题、起讲、起股、出题、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十个部分组成,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四个部分中还都必须各有两股相对的文字。甚至对每个段落开头的虚字也有规定,使经术的考试成了充满清规戒律的文字游戏。所以,八股文从明朝末年起就遭到有识之士的批评和反对。顾炎武就曾尖锐地指出:“八股之害等於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於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考试论、策本来有利於造就和选拔治国安民人才。但是到了清代,殿试不再誊录,评定殿试策的优劣不是看内容,而只是看书法是否符合要求,使金殿对策简直成了书法比赛。 到清朝后期,西方国家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中国则大大落后於时代的潮流和世界的发展,而科举考试仍埋头於“四书”、“五经”及八股文,把科学技术看作为“奇技淫巧”而不屑一顾,其考试内容陈腐,形式僵化,误国害民,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历代王朝开科取士的目的之一,就是笼络士人,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尤其是以八股文取士,更是禁锢思想自由,消磨聪明才智。清代每三年才录取进士二百多人,却以“读书做官”为诱饵,使数以十万计的士人,皓首穷经,老死不止,不知残害了多少人才。对此,清代小说《儒林外史》有很生动的描绘。 科举制度在唐宋时期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到清朝后期,科举的各种弊病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又由於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没有能够对科举及时进行改革,所以没有像西方那样,由科举走向近代的国家公务员制度,而只能於1 9 0 5年简单地宣布废除科举。但是,科举制度所体现的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录用的原则,将永远闪耀�中华文明之光。作品相关 科举制度与两宋赣文化 陈志云(南京大学,江苏南京210093)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第21 卷第1 期2001 年2 月 摘要:两宋赣文化辉煌灿烂,其成因也错综复杂。本文试对两宋赣文化繁荣的原因作些宏观分析,并从科举制度与赣文化发展入手,从科举制度与两宋江西文化的大普及,学校教育的发达,文学、史学及学术思想的繁盛,政治中枢的赣人化几个方面论证科举制度对两宋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有助于全面理解两宋赣文化繁荣的原因。 关键词:两宋时期;科举制度;赣文化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32 评论

一杯红酒配电影

已采纳

全名叫 睢阳区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就是以前的人事和劳动局合并成一家了 公章肯定下来了 政府部门没公章还能行吗?主要履行以下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及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总体方案;编制全区劳动和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贯彻执行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基本标准、建立劳动保障法规体系和执法体系,依法行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管理和指导职能。三研究拟定促进城乡劳动就业的基本政策、措施;编制劳动力市场发展规划,组织再就业工程的实施;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规范职业介绍服务机构的管理办法;负责企业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政策的拟定并监督实施;制定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展就业、跨地区有序流动的政策和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四贯彻国家职业培训方针、政策,依据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政策,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制定企业在职职工技能培训和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的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和维护劳动力预备制度。五制定劳动关系调整的基本规划和配套措施;制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规范;综合管理全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察工作;受理劳动和社会保险行政复议和处理社会保险行政争议;处理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突发性事件。六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企业职工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和女工、未成年工及从事特殊工种职工的劳动保障改革。七综合管理全区机关、事业、企业职工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对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决算提出审核意见,对基金收缴、支付、管理运营情况实施行政监督;制定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规划。八研究拟定企业职工工资的宏观政策和调控措施;制定企业工资指导的有关政策。九负责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的统计和信息工作,组织建设全区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及时发布劳动和社会保险事业统计公报、信息资料及发展预测报告。十承担区委、区政府及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50 评论

好听的网名个

已采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 “唐宋八大家” ;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汉族。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天时》、《封建论》等。柳宗元的作品由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13 评论

相关问答

  • 唐山你人事考试网

    唐山教师编制考试2023报名时间目前还未公布,根据2022年公布的时间来看,报名时间应该在5月上旬。 网上报名的基本程序: 1、报名前,须完全了解本次招聘政策和岗位条件,认真阅读本公告,按照步骤进行具体操作。 2、网上报名实行严格的自律机制,必须承诺履行《诚信承诺书》,对提交审核的报名信息真实性负责,在公开招聘的任一环节中(包括试用期),凡发现网上填报的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不符合报考条件的,取

    越人歌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重庆人事考试网查询入口

    2023年重庆监理工程师报名入口是中国人事考试网,考生需要登录网站,从首页左侧好到网上报名按钮,之后进入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报名服务平台,然后按照上面的要求来填写信息即可。 2023年重庆监理工程师报名入口为 中国人事考试网 ,大家可以点击以下图片进行网上报名。 >>点击进入报名入口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行,具备下列

    ECHO 处于关闭状态。 2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京山人事考试中心

    海淀区莲花小区3号楼一层办公大厅,莲花桥往西200米路南即到~!

    百世荒唐 4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广西桂林市人事考试中心

    在桂林市叠彩路,忘记是多少号了,反正就是在八路军办事处旁边

    这谎狠扯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1
  • 上海市人事考试网官方网站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官网为:中国人事考试网() 中级经济师报考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高中、中专、职高或技校毕业并取得初级经济专业技术资格,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0年; (2)具备大学专科学历,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6年; (3)具备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4年; (4)具备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2年; (5)具备硕士学位,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满1年; (6)具

    烟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