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中级会计 > 中级会计59分多吗

中级会计59分多吗

最新回答

反手一板砖
1分钟前发布 -【中级会计59分多吗】https://www.shrsks.org/ask 09月20日讯:
此题目,在中级会计实务与注册会计会计书上都多次提到过!现行会计法规下,多用到了"流量现值"概念,前四期的流量入为每期59,最后一期连本一起为(1000+59)
这是一个求未来流量现值的问题
59(1+r)^-1 +59(1+r)^-2 +59(1+r)^-3 +59(1+r)^-4 +(59+1250)(1+r)^-5 = 1000
59*(P/A,I,5)+1250*(P/F,I,5)=1000
第一个(P/A,I,5)是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个(P/F,I,5)是复利现值系数
一般是通过值测出来
比如:设I=9%会得一个答案A,大于1000;设I=11%会得另一个答案B,小于1000
则会有 (1000-A)/(B-A)=(X-9%)/(11%-9%)
解方程可得X,即为所求的10%
至于P/A和P/F,这个是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在财务书后面查表可得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为在每期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现在需要投入的金额计算公式为:P=A×[1-(1+i)^-n]/i,公式中的[1-(1+i)^-n]/i称为年金现值系数,可以用(P/A,i,n)表示也就是P=A×(P/A,i,n)
复利的现值(P)=F×(1+i)^-n,也可以写为(P/F,i,n)
请参看我的原回复:
梦一样的人生
此题目,在中级会计实务与注册会计会计书上都多次提到过!现行会计法规下,多用到了"流量现值"概念,前四期的流量入为每期59,最后一期连本一起为(1000+59)
这是一个求未来流量现值的问题
59(1+r)^-1
+59(1+r)^-2
+59(1+r)^-3
+59(1+r)^-4
+(59+1250)(1+r)^-5
=
1000
59*(P/A,I,5)+1250*(P/F,I,5)=1000
第一个(P/A,I,5)是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个(P/F,I,5)是复利现值系数
一般是通过值测出来
比如:设I=9%会得一个答案A,大于1000;设I=11%会得另一个答案B,小于1000
则会有
(1000-A)/(B-A)=(X-9%)/(11%-9%)
解方程可得X,即为所求的10%
至于P/A和P/F,这个是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在财务书后面查表可得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为在每期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现在需要投入的金额计算公式为:P=A×[1-(1+i)^-n]/i,公式中的[1-(1+i)^-n]/i称为年金现值系数,可以用(P/A,i,n)表示也就是P=A×(P/A,i,n)
复利的现值(P)=F×(1+i)^-n,也可以写为(P/F,i,n)
请参看我的原回复:
万劫不复
此题目,在中级会计实务与注册会计会计书上都多次提到过!现行会计法规下,多用到了"流量现值"概念,前四期的流量入为每期59,最后一期连本一起为(1000+59)
这是一个求未来流量现值的问题
59(1+r)^-1 +59(1+r)^-2 +59(1+r)^-3 +59(1+r)^-4 +(59+1250)(1+r)^-5 = 1000
59*(P/A,I,5)+1250*(P/F,I,5)=1000
第一个(P/A,I,5)是年金现值系数
第二个(P/F,I,5)是复利现值系数
一般是通过值测出来
比如:设I=9%会得一个答案A,大于1000;设I=11%会得另一个答案B,小于1000
则会有 (1000-A)/(B-A)=(X-9%)/(11%-9%)
解方程可得X,即为所求的10%
至于P/A和P/F,这个是普通年金现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在财务书后面查表可得
普通年金现值:是指为在每期期末取得相等金额的款项,现在需要投入的金额。计算公式为:P=A×[1-(1+i)^-n]/i,公式中的[1-(1+i)^-n]/i称为年金现值系数,可以用(P/A,i,n)表示也就是P=A×(P/A,i,n)
复利的现值(P)=F×(1+i)^-n,也可以写为(P/F,i,n)
森川葵

报考中级会计考试,如果不去参加影响下次考试。

会计中级职称考试注意事项:

1、合理安排考试时间

150分钟的考试时间基本够用,把时间分配好就可以。提前交卷是“年轻”的表现,这么长时间都坚持下来了,早出来那么几分钟干吗?考生应清楚的是,前面的客观题是考生能否通过经济法考试的关键,要充分保证客观题的答题时间和得分率。

2、头脑务必要清醒,务必要保持必胜的信心

任何考试对考生而言都是一场“遭遇战”,最后通过考试的学生都是在头脑清醒的状态下“苦心经营”拼下60分的,那些稀里糊涂、胡乱答完的考生大多得了59分以下。

扩展资料:

会计职称考试是由、人事部共同组织的全国统一考试,共分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职称三个级别。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每年考试一次,由全国统一组织、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评分标准。

会计专业初级、中级资格考试合格者,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职改)部门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证书全国范围有效,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和德才兼备的原则,从获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中择优聘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级会计考试

孤独ex不败
假设企业以1000元购得面值为1250的债券,该债券为5年期,分次付息到期还本债券,票面利率为72%,即票面利息为59元。计算实际利率的过程如下:
59/(1+r)+59/(1+r)^2+59/(1+r)^3+59/(1+r)^4+(59+1250)/(1+r)^5=1000(元)
这个计算式可以转变为59×(P/A,r,5)+1250×(P/F,r,5)=1000
当r=9%时,59×8897+1250×99=4923+375=8673>1
000元
当r=12%时,59×6048+1250×5674=6832+25=9332
(8673-1000)/(8673-9332)=(9%-r)/(9%-12%)
解之得,r=10%。
提示:如果要计算的是时间,那么也是可以这样计算的。
拓展资料:
内法,一般是指数学上的直线内,利用等比关系,是用一组已知的未知函数的自变量的值和与它对应的函数值来求一种未知函数其它值的近似计算方法,是一种求未知函数,数值逼近求法,天文学上和农历计算中经常用的是白塞尔内法,可参考《中国天文年历》的附录。另外还有其他非线性内法:如二次抛物线法和三次抛物线法。因为是用别的线代替原线,所以存在误差。可以根据计算结果比较误差值,如果误差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才可以用相应的曲线代替。一般查表法用直线内法计算。
内法在财务中应用很广泛,如在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求利率i,求年限n;在债券估价中,求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在项目投资决策指标中,求内含报酬率。中级和CPA教材中都没有给出内法的原理,很多同学都不太理解是怎么一回事。下面结合实例来讲讲内法在财务中的应用。
内法在内含报酬率的计算中应用较多。内含报酬率是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通过内含报酬率的计算,可以判断该项目是否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高于必要报酬率,则方案可行;如果计算出来的内含报酬率小于必要报酬率,则方案不可行。一般情况下,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都会涉及到内法的计算。
不过一般要分成这样两种情况:
如果某一个投资项目是在投资起点一次投入,经营期内各年流量相等,而且是后付年金的情况下,可以先按照年金法确定出内含报酬率的估计值范围,再利用内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如果上述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就不能按照上述方法直接求出,而是要通过多次试误求出内含报酬率的估值范围,再采用内法确定内含报酬率。

相关问答

中级会计哪章简单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2-10-27 请问大家,中级会计师工作简历证明,换了几个单位,这里要怎么写,怎么盖章? 我觉得中级会计师工作简历证明换了几家公司,那么你就把几家公司的经历都写上去,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盖章的我觉得如果该让你的比较长的时间的公司盖章

冷傲旳man

中级会计先考哪门

基础不好,应该先学中级会计实务,先听基础班课件。考试的话,应分二年,第一年会计实务和经济法,这二者有些相关第二年考财务。关键在于第一年,第一年过了,会计师志在必得。财管还是比较简单的。无论哪门课程,多花时间,一定能过。

你多无辜

中级会计哪门简单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中级会计考试一共考三门:中级会计实务、中级财务、中级经济法。大部分考生都选择同时报考三门,当然这种选择是有挑战的,对考生压力会很大。由于中级会计师考试须在两年内通过三门科目,因此,除了同时报考三门以外,各位考生只有一种出路:其中一年考一门,剩下一年考另外两门。那么,把哪两个科目放一起备考比较合适呢?建议报考以下两科:中级会计实务和中级经济法。理

回眸秋水

中级会计师考哪些

很多同学想知道年限不够报中级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年限不够报中级的方法 怎样证明中级会计报名年限1年限不够报中级的方法有哪些如果你报中级会计年限不够,你可先考统计、审计、经济中级资格考试。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统计、审计、经济中级资格的,可报名参加会计中级资格考试,不受会计工作年限限制。2怎样证明中级会计报名年限工作年限的工作证

极楽世界

中级会计做哪些题

一、熟悉套路既然选择做历年真题,就千万不要白做。要明白做真题的目的是什么,你要从这些真题里获取什么有价值的信息。我们通过做题往往可以发现高频考点是什么,出题人是从哪些方面对考点进行考核,了解真题的难易程度,题型变化等。也就是说,通过做真题,我们能够清楚的把握命题人的出题角度以及容易设置陷阱的地方。掌握了这些,做到知己知彼,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一傅众咻